大溪太武新村活化!太武聚文創新據點

《圖文:羅碧霞》桃園市大溪區太武新村,原住戶老居民都回來了!

12670753_1709179845964813_6274270392172514490_n

823 砲戰團長以上的將官,在台的眷舍,原本有一百多戶,現今保留12棟,每幢是4拼雙層4戶。為活化修復僅存的12棟,今天成立工作站,展開修復工程,預計明年底,先行修復3幢12棟。

12794602_1709179609298170_2389719280429069695_n

周遭是閩、客混居的太武新村位於大溪大嵙崁溪西岸,與東岸的大溪老街,跨溪遙望2公里。太武新村修復工作站定名為《太武聚》,26日開站,已經散居四地的太武新村的居民,特地回到舊居老宅。原本住10號的九旬趙老先生,由67歲的兒子推輪椅回到《太武聚》。

11204481_1709179772631487_1633236600279879723_n

趙老生指著老照片裡的他,高興的說,那是我!住12號的桑媽媽—阿嬌姨,提供了當年的住民證(唯一一張,因為,應該要繳回),阿嬌姨侃侃而談,細訴當年的太武新村的日子。

12417870_1709179625964835_1306888453474335213_n

老眷戶回到太武新村,找到了當年眷村的fu,村子整個活了起來,在屋子裏,聊起當年⋯⋯

12931189_1709179695964828_5914282481970208548_n

「太武新村」是民國50年代,為安置八二三砲戰後團長以上的軍官眷村,興建時正好是美援時期,受美援影響,興建技術以紅磚、鋼筋水泥砌造的四拼二層樓房舍,三房兩廳甲種眷舍規格,為美式獨門獨戶的眷舍。民國98年登錄為歷史建築,現階段先以其中三幢先行修復,在太武新村22號,成立駐地工作站—「太武聚」。預定在6月底前,訪談當地住戶居民,重建還原太武新村的故事和歷史,未來也將於每週四、五、六的早上9時至下午5時開放營運。

12401001_1709179699298161_1685995969959933342_n

太武新村將以發展「創造、互助、體驗」的創意平台,鼓勵創客、藝術家的進駐交流,塑造大溪埔頂地區文化遊憩新據點。

特地出席開站茶會的桃園市長鄭文燦提及,之前在憲光二村集結當地眷村居民的一段話、寫的一封信,這些言語或文字,不僅是思念的表達,也是當時在離散年代來不及向親人或情人訴說的。將這些未曾寄出的家書,和情書做為影像紀錄,非常有價值,也讓年輕一輩瞭解台灣走過戰火與患難的年代。

12439431_1709179655964832_754876221140361214_n

鄭文燦也說,在大溪埔頂地區,有4項重要亮點建設。第一,太武新村的文創園區;第二,大溪豆乾產業文化館,透過文化館進行品牌行銷,帶動大溪豆乾產業;第三,大溪埔頂轉運站,目前和軍方合作進行都計變更,之後將做為住宅開發與轉運中心,有助於改善大溪交通;第四,齋明寺古蹟保存。

鄭文燦強調,未來觀旅局規劃大溪旅遊據點時,應該不分河東、河西,加上太武新村文創基地、豆乾文化館、齋明寺以及現有的金蘭醬油博物館,都要全部納入,讓大溪旅遊更加多元豐富。

12928124_1709179599298171_5034032657393639355_n

發表迴響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